為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天津城市文化與歷史底蘊,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9月16日下午,我校“弘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輔導員工作室組織師生赴天津古文化街開展歷史與民俗探索活動。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引導青年學子深刻理解天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自信與傳承使命。
師生們參觀了泥人張世家等老字號店鋪,鑒賞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藝術,感受其“形神兼備”的創作精髓,這些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手工藝品,讓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天津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隨后師生們分成小組觀摩楊柳青年畫等30余家非遺展演,體會“年畫之鄉”的民俗智慧;穿行于古戲臺與茶社,通過相聲的“包袱”、快板的節奏,解碼津派幽默的方言密碼;在狗不理包子鋪觀察“十八個褶”的技藝,品味飲食中的儀式感美食藝術,整場體驗琳瑯滿目、精彩紛呈。

本次活動以沉浸式體驗為載體,通過“非遺鑒賞+民俗探索”的雙線模式,使師生們深刻感受到津沽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泥人張彩塑中領略國家級非遺的匠心傳承,于楊柳青年畫中體味民俗藝術的吉祥寓意,更通過相聲快板、傳統美食等多元載體,觸摸到天津“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基因。活動不僅實現了“行走的課堂”教育目標,更激發了青年學子對文化遺產的守護熱情。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文化自覺轉化為專業實踐,在創新傳承中講好天津故事,讓歷史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