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歷史的天空,也指引著未來的方向。在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慶祝第114屆國際護士節的舞臺上,一部穿越歷史的話劇——《醫專風華,護夢傳承》,將目光聚焦于1908年的崢嶸歲月,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辦學歷程,感受創校校長金韻梅女士所展現出的崇高精神,以及她所創辦的北洋女醫學堂對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深遠影響。

話劇的帷幕緩緩拉開,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來到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1908年,中國處于近代社會的轉型期,醫療衛生事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極為有限。然而,就在這一年,一位名叫金韻梅的女性,憑借著對醫學的熱愛和對教育的執著,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創辦北洋女醫學堂的征程。金韻梅女士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她深知先進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術對中國的重要性。她懷揣著一顆為祖國培養醫護人才的赤誠之心,克服了重重困難,創辦了這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堂。這不僅是中國第一所公辦護士學校,更是中國近代護理教育的發源地。

在話劇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金韻梅女士的堅韌與執著。她四處奔走,籌集辦學資金,面對資金短缺、人力不足等諸多困難,她從未退縮。她堅信,只要心中有夢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她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嚴修、張伯苓等有識之士的助力下,她于1908年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護士學校——北洋女醫學堂,致力于接收貧困家庭子女,為他們提供接受醫學教育的機會,為醫療行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演出中,演員們通過精彩細膩的表演,將金韻梅女士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決心、勇敢擔當以及對醫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展現得淋漓盡致,生動詮釋了她平等、博愛、奉獻的精神品質,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我國醫學先驅為推動醫療進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巨大貢獻。


此外,劇中金韻梅女士與鐘茂芳女士穿越時空的奇妙夢境,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她們穿越百年,來到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校史館。在新生志愿者的帶領下,她們在名人堂中,滿懷敬意地閱覽金韻梅女士的事跡,目睹優秀校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的榮譽墻,見證新時代學校取得的辦學成就。她們還與護理專業教師隔空對話,深刻詮釋醫護教育的初心與使命,激勵著新一代醫護工作者在醫療衛生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不懈奮斗。


本次演出的成功不僅讓觀眾深入了解了我國醫學發展史上這段重要的篇章,更通過金韻梅女士的事跡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引發觀眾對醫療衛生事業和教育發展的深入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話劇《醫專風華 護夢傳承》的創作與演出過程中,導演肖莎與楊藝卓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通過精心打磨劇本、協調排練,成功將歷史與現代元素融合,展現出金韻梅等先輩的精神風貌,激勵著新一代護理人。演員們在角色塑造中深刻體會到醫者仁心的力量,從王安琪對金韻梅的深刻理解,到張文婷對鐘茂芳執著的演繹,再到萬博文、張樂樂等對嚴修、張伯苓的生動詮釋,每一個角色都承載著護理精神的傳承。參與演出的演員們,無論是飾演醫院接待、青年人、病人家屬等具體角色,還是路人、看護等群體角色,都通過自己的表演,傳遞了醫護職業的偉大與溫暖,認識到每個角色在時代背景下的重要性。這場演出不僅是一次藝術實踐,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讓所有參與者在傳承先輩精神的同時,收獲了成長與感動,明白了醫護事業是技術與精神的接力,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保持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心,為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這些演員的心路歷程,感受他們的真實心聲與深刻感悟:
肖莎:擔任導演兼編劇,在排練演出過程中,我經歷驚喜和忐忑,和團隊歷經劇本打磨、排練協調等重重挑戰,最終演出成功,收獲成長與感動,未來將繼續逐夢前行。
楊藝卓:參與話劇創作,我展開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與團隊一起克服困難,完美融合歷史與現代元素,成功演出,傳遞先輩精神,激勵新一代護理人。
王安琪(飾演金韻梅):從陌生到深刻理解金韻梅,我被她的偉大精神觸動,在表演中感受歷史重量與醫者魂魄,深刻體會 “東亞病夫” 獨白內涵,見證醫者精神傳承。
張文婷(飾演鐘茂芳):演繹鐘茂芳,我感受她的執著與決心,難忘與團隊共同排練的日子,大家認真付出,隔空對話先輩,傳承護理精神。
萬博文(飾演嚴修):飾演嚴修時,我從緊張到放松,心生敬畏,努力展現其魅力與貢獻。
張樂樂(飾演張伯苓):演張伯苓,我體會到教育意義,感受知識分子柔韌,銘記歷史細節,認識到教育是點燃希望的火種。
王思丹(飾演醫院接待):通過與“金韻梅”的短暫相遇,我觸摸護理歷史,體會到醫者初心與責任,明白護理傳承是技術與精神的接力。
焦乙洪(飾演青年人):飾演青年人,我理解金韻梅精神與醫學教育意義,看到醫者仁心與正向循環,明白幫助他人是激發潛能與傳遞希望。
閆秀偉(飾演娘):扮演體弱生病的娘,我體會百姓無奈,看到金韻梅善良,明白醫者仁心力量,更加珍惜當下醫療條件。
張爽(飾演有錢病人):從輕視話劇到投入表演,我認真演好角色,尊崇金韻梅前輩,體會到每個角色的重要性。
秦翎淇(飾演病人家屬):演病人家屬,我接觸護士故事,感動于金韻梅事跡,感受醫護溫暖與團隊合作,見證時代變遷。
張思琪(飾演路人):雖是路人角色,卻讓我深刻體會到醫者仁心與醫護職業的偉大,激勵我保持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心。
吳凡/馬靜雨(飾演看護):挖掘看護平凡中的大愛,我傳遞醫護對生命的敬畏守護,體會到每個角色都在為生命接力。
群演:通過角色體會不同年代醫療狀況,傳遞時代變遷與人文重量,感受表演力量,認識到每個角色都是時代見證者。
楊晶(飾演求藥母親):參與演出,我提升表演與團隊協作認知,我深刻體會到角色賦予的力量,明白話劇是傳遞情感、引發共鳴的藝術。這次經歷,讓我收獲成長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