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康養實用人才隊伍尤其是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學校高度重視,統籌謀劃,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研討康養實用人才培養培訓相關工作。
康養實用人才培養是衛生健康職業院校的社會責任之一,我校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相關工作。從繼續教育視角看,康養人才隊伍建設不僅包括學歷教育,更包括大量的非學歷教育。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健康服務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別是近年來長護險的出臺,社會對于康養服務的需求從量到質均提升迅速。繼續教育學院于9月18日下午組織召開康養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專題研討會,會議邀請天津市護理學會秘書長張克森,胸科醫院、環湖醫院、海河醫院、天津醫院、安定醫院護理部負責同志,天津頤鶴康護理站負責同志參會,張彥文校長、王慶副校長,以及繼續教育學院、醫護學院相關老師出席會議。會議由繼續教育學院劉冬瑩院長主持。

張彥文校長代表學校對參會人員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特別是近年來學校護理專業在教學團隊建設、教師能力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名師培養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張校長特別強調了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雷海潮主任在護理相關電視電話會上專門強調:要規范護理員的管理,調整護理員的數量。張彥文校長表示,在目前人口老齡化發展的趨勢下,及時建立起高素質的康養人才隊伍迫在眉睫,學校將結合“十五五”規劃,加快培養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服務優質的康養實用人才,也懇請大家共同為天津的康養、護理事業發展出謀劃策,學校將緊緊依靠行業,在原有“天津模式”基礎上,不斷創新。
劉冬瑩院長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會議背景。學校近兩年承擔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社會評價組織工作以來,針對本市康養實用人才現況和需求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今年長期照護師、醫療護理員的國家標準出臺,希望以此為契機,找到康養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突破口,探索院校、行業協會、醫院、養老機構、社會培訓機構協同工作模式。
張克森秘書長詳細介紹了天津市護理學會自80年代開始探索護工培訓的實踐經驗與工作成效,提出中國的養老理念和西方不同,我們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就工作模式、培訓師資、培訓教材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張秘書長表示,護理學會有豐富的專家資源,也有前期的經驗,將大力支持康養人才培養的相關工作。
與會各位專家就目前健康照護、養老護理等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工作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所在單位的工作現狀進行了介紹。目前康養服務從業人員存在文化程度、綜合素養和技能水平偏低,難以滿足專業化需求,整體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高,服務不規范、缺乏信譽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專家們也希望盡早規范開展康養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我市醫療護理、養老護理質量。針對以上問題,參會人員提出以下建議:①建立康養從業人員培訓制度。開展能夠適應康養服務市場需求和人員就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力推行康養服務人員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等,擴大職業院校培養規模,加強康養服務實訓基地建設。②全面提升康養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強化從業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綜合素質培養,并將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從業規范、質量意識、健康衛生等要求和心理學、營養學等方面的內容貫穿培訓全過程。③健全康養服務培訓標準。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開展培訓,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開發全面系統、簡便可行的培訓課程,幫助從業者盡快掌握職業技能要求。學校和培訓機構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培訓實效。
王慶副校長表示,國家早在2019年就有七部委的聯合發文,要求加強醫療護理員隊伍建設,后續持續有相關文件推進,也開展了一些實踐探索。王校長提出,各醫院的支持與深度參與最重要,醫療機構從護工物業公司招標就應明確人員規格要求,可以統一組織護工邊工作邊學習。教材建設很關鍵,可以做成手冊式、活頁式、數字化的系列教材,適合學習者使用。學校今后也將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康養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大宣傳和推動力度,提高培養質量和水平。
劉冬瑩院長梳理后續計劃合作開展的工作并達成一致:先聚焦一個項目:醫療護理員培訓與鑒定;成立一個聯盟:天津醫專、護理學會、多家試點醫療衛生機構、培訓機構參與;做培訓課程、培訓教材、案例庫;建專家庫、師資庫、醫療護理員庫;立項研究課題,構建具有推廣價值的康養實用人才培養培訓模式。
本次會議將為非學歷教育視角的康養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