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增進學生對天津歷史文化的了解與認同。近日,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150余名師生共赴千年古鎮楊柳青,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本次大實踐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杜美婷帶隊,思政教師陳靜、王華老師共同組織實施。



俗話說“先有楊柳青,后有天津衛。”為什么楊柳青一個小鎮,會有如此大的能力,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版畫基地呢?其實這一切都離不開一條著名的大河——京杭大運河。陳靜老師從運河文化講起,用生動的語言和精彩的故事,將楊柳青的興衰如歷史畫卷般鋪設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們“置身”于楊柳青的千年歷史之中,感受著這座古鎮的滄桑與輝煌。

1865年,中亞浩罕國的阿古柏趁亂入侵新疆,左宗棠受命收復新疆,由于當時國庫空虛,軍餉不足,左宗棠在楊柳青召集小商販運送彈藥等軍用物資,從那時起,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天津楊柳青碼頭上總會聚集著一些人,他們挑著擔子,帶著簡單的行李,開啟一段長達數月、跨越八千里的長途跋涉。這就是“趕大營”的由來。大營客們不計個人安危,協餉軍需為西征軍后勤保障做了重要貢獻,這里彰顯的是天津人國難當前的大義擔當、自我犧牲精神,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情感與家國情懷的寫照。兩位老師在楊柳青民宿博物館錄制了微課短視頻。從古老的年畫,悠久的歷史到豐富的民俗風情,他們動情的講述著楊柳青古鎮的前世今生。如果說曾經的石家大院是以其顯赫富足的身家令人贊嘆,則今日之石家大院,是以劉青山張子善二人的不恥行為發人警醒。石家大院以曾經的“天津第一宅”、“華北第一家”、“津門八大家”之一而遠近聞名,如今卻作為陳設有“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展覽”的廉政教育基地以警示后人,不可謂不令人唏噓。學生們分批參觀了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貪污腐敗的見證地。
以史為鑒,察知往來。“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兩聲槍響,震驚全世界,敲響了廉政和反腐的第一聲警鐘,也讓學生們深刻地領會到中國共產黨對于反腐工作的堅強決心。

參觀結束后,兩位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交流,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在此次研學活動中的所見所感。23247護理班長王溪說,“通過本次實踐課,深切體會到了古鎮的厚重歷史與獨特魅力,穿梭于古街巷間,仿佛穿越時光,與歷史對話。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對天津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發了我對傳承與創新的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讓古老的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2312社區護理周智慧表示,通過這次實踐課,對天津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廉潔自律、敢于自我革命的品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未來將更加努力學習,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醫學生,為中國的發展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