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推進國家教學標準落地實施,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學校于6月14日上午,由教務處、實訓教學中心共同組織,于第二會議室召開2024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校級論證會。王慶副校長出席并主持會議,評審組由職業教育專家、各專業行業專家組成,各院系部負責人、教學辦主任、專業負責人、教師代表、畢業生代表參加本次論證會。
王慶副校長介紹了本次會議的目的、意義、修訂重點,指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和重要依據,是學校落實巡視整改在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上的重要體現,本次修訂突出實踐性和適應性、強調衛生健康領域新需求、新標準、新技術的融入。后期學校將充分考慮“新雙高”對“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的要求,圍繞“金專業”建設,開展說專業活動。
教務處整體匯報學校本次工作的組織和成效,各院系匯報二級管理組織和所轄專業修訂成效。
本次修訂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圍繞深化產教融合、校院(企)共育、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制定《2024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落實校、院兩級管理,統籌專業建設委員會建設;分7個步驟歷時盡三個月展開修訂工作;強化組織和調研,學校和各專業分別對行業專家、在校生、畢業生開展問卷調查和座談1800余人次,機構270余家,其中企業占到57.61%、醫院占34.06%、衛生事業單位占8.33%。
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堅持育人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開足開齊公共基礎課程;對接崗位(群)需求,科學設置專業(技能)課程;落實文件要求,合理安排學時。同時,對接衛生健康領域新需求、新標準、新技術,新增人傷調查(保險)、文飾美容、PCR實驗室檢驗、健康管理與健康咨詢等近10個新崗位;深化校院企協同育人,實施“院中校, 3+2工學交替”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三線并進、工學交替、帶薪頂崗”分段能力遞進美容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工程化項目式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增、優化《血液學檢驗》《養生美容與保健》等課程26門,增加、改進實訓項目31項;融入技能大賽標準,優化《臨床思維訓練》等課程12門,改進實訓項目15項;對接執/職業資格考試、1+X職業技能標準,優化《中醫常見病診療》等課程26門,增加、改進實訓項目33項;對接智慧醫療、數字化轉型升級新發展,新增《人工智能與健康服務》等課程13門。
評審專家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給與充分肯定,認為修訂工作將實踐能力與真實崗位相對接,對接新崗位、新技術,對準新質生產力,融入了人工智能及數字化升級,流程規范、調研充分,修訂非常契合衛生行業發展方向。同時,從優化課程設置加強臨床思維培養、多專業交叉及增值性評價等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出建議。
本次結合行業需求和發展趨勢,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訂,使其更具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為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為進一步對接國家衛生健康產業布局、服務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落實“一體兩翼五重點”戰略部署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