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護理系師生聽從學校指揮,做到居家防護,不聚集不外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抗病毒的侵襲。面對疫情,護理系志愿者們自覺使命在肩,誓要為防控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積極報名,沖鋒在前,主動投身防控一線,在戰“疫”中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護理系1933助產班的劉宇,家住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面對疫情,她毫不猶豫報名成為志愿者。她主要負責在街上巡邏,勸阻人們不在街上聚群聊天,告訴街上行人出門戴口罩,提醒周邊人勤洗手、不串門,盡量待在家中不外出,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談及感受時,她說:“作為一名醫學生,雖然現在的我能力有限,但我希望我能盡我自己的努力,為人民做點貢獻,盡微薄之力和國家一起度過這次危機,我也深信我們都會平平安安的度過的。我是普通人,做的是普通事,即使有危險,我也會堅持做下去。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自己的努力去做點什么,不要害怕”。

(上圖為:劉宇)
來自護理系1933助產班的肖佳,目前在江西萍鄉八一街永昌寺社區作志愿者。她說:“雖然我才大一,專業知識不夠,不能像學長學姐一樣奮戰一線。但當我聽說社區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便馬上去報名,希望為社區居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主要工作是對來往人員進行登記,量體溫等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爺爺看到我們不懼風雨的在這里工作,連忙回家煮了一壺姜茶送來給我們,內心感到無比的溫暖。我相信,這場戰疫我們一定會贏!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希望能為國家和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圖為:肖佳)
涉外護理1830班的馬宏蕾來自青海省,在疫情暴發期,她積極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所在社區的防疫工作中,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對居住的小區住戶進行摸排,宣傳防疫知識,對小區的公共設施進行消毒,用實際行動援助疫情防控,彰顯新時代青年風貌、責任擔當,助力政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深入社區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發放防疫應知口袋書,督促群眾戴口罩,配合社區挨家挨戶登記排查……馬宏蕾一方面積極向群眾宣傳防護措施,深著藍色志愿服的她帶著“小喇叭”向過往群眾宣傳:“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另一方面她督促大家戴好口罩,目前群眾的需求都是缺口罩,她將自己備用的口罩送給社區的大爺大媽,她說:“你們年紀大了,更要做好防護。”其實,馬宏蕾和其他青年志愿者們也缺口罩,他們都堅持將自己用過的口罩進行消毒后再利用,只為了能多給群眾一個口罩,增強群眾共同抗擊疫情的信心。她說:“我現在做的是盡力為更多的人做好志愿服務,增強群眾防疫意識,與大家一起防疫抗疫,我們不孤單。”


(上圖為:馬宏蕾)
來自護理18180班的梁亞偉,家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堿灘鎮,疫情期間,她看到很多同胞毅然決然地選擇投身于逆行者的隊伍,作為一名醫學生,她熱切的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所以加入志愿者隊伍,盡自己所能在疫情期間幫助更多人。
志愿服務期間,她主要是在社區做督導工作、做宣講,給社區老老少少的村民宣傳抗擊疫情的重要性,為他們講解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正確戴法和佩戴時間,為來往人員監測體溫并做登記,對外來車輛做勸返工作。與社區疫情監管人員一起日日堅守崗位的日子,也讓她深刻的明白了志愿者三個字的意義。

她說:“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份力量,即使自己認為微不足道,匯聚的多了就足以對抗頑固的疫情。在此時刻大家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相信不久將會聽到關于這場疫情的好消息,堅信人民的力量可以戰勝疫情,也希望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志愿者平安歸來。”

(上圖為:梁亞偉)
1831助產班的韓迎迎來自山西省大槐樹鎮,她看到無數逆行者、募捐者,也按捺不住報名參加了老家洪洞縣馮張村村委會的志愿者。
作為志愿者,站崗值班,進出門嚴格登記,她參與其中,輪班執勤。因為村民不了解醫學知識,在不值班時間她會主動給大家普及口罩的正確戴法,以及廢口罩如何正確處理,運用學校教的知識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醫學知識普及,例如“七步洗手法”以及人體正常體溫范圍,區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區別,日常用75%酒精以及沸水消毒,減少村民們心中恐慌。她會跟大爺大媽坐在一起通過聊天的方式告訴她們最新的疫情進展。到村子里巡視,提醒未戴口罩的村民加強防范,每天給街道、公共場所噴灑消毒液。村里還進行了募捐,大家積極響應,都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她說:“當時內心覺得自己能做的很少,但是依舊不會放棄,這場疫情讓大家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我們每個人都堅定不移的選擇奉獻,遲早會渡過難關的。”


(上圖為:韓迎迎)
來自1810口腔護理班的唐薇是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人,1月12日她自愿申請做一名防控疫情志愿者。她的媽媽是一名黨員,也非常鼓勵她做志愿服務,作為醫學生也能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她每天在村頭卡口執勤,宣傳防控疫情知識與病毒傳播的危險性,同時她還教會村民七步洗手法,盡量讓家家戶戶都做到干干凈凈防病毒,健健康康過日子。同時她還挨家挨戶的發放宣傳單和酒精消毒水,每天登記村民的體溫、特殊情況和出入次數。她說:“希望我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做法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此期間我也不會忘記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

(上圖為:唐薇)
1810口腔護理班的馬雨欣來自天津市寧河區俵口鎮,她為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感到驕傲,作為醫學生也想為國家做貢獻,于是她在家人的支持下,申請去鄉里當一名志愿者。每日主要任務是在防疫檢查站幫助黨員們進行來往車輛和人員的登記,要記錄來往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始發地、目的地、進出村時間,同時測量他們的體溫,檢測其是否存在發熱癥狀。另外,統計每家每戶的人員以及他們的聯系方式。她說:“在這些天收獲了很多,抗疫當前,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發揚勇于擔當、不懼艱難的精神,向一線逆行的英雄們看齊,所有人都能眾志成城、共同抗疫,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上圖為:馬雨欣)
護理19202班辛鳳瑾來自天津市河東區,優秀的學長學姐們逆風而行出發援鄂的行動,深深的鼓舞了她。自己身為一名共青團員,入黨積極分子,未來的護士,一定要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很快她的報名信息,就到了社區。作為一名志愿者負責登記家庭住址,每天都去領消毒壺,對特定的樓道進行消毒工作。她說:“和那些逆風而行的學長學姐們相比,也許我的行為也許不值一提,但這是當前我作為一名大一護生唯一能做的事情,為社區居民服務是應該的。”


(上圖為:辛鳳瑾)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基層,有許許多多這樣有愛心的青年奉獻著青春的力量。戰“疫”面前,每個人都是戰士。相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會過去,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