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天津市醫學會主辦、天津市全科醫學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和天津市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共同承辦的“科技工作者日系列科普活動”于5月27日-30日在線上展開。6月2日,面臨學生返校全面復學,為適應疫情防控需求,針對學生心理生理變化,此次系列科普第一場主題為“復學防疫,收心護眼”。
本次專題活動特邀四位重量級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向大家科普復學防疫、收“心”、護“眼”方面的知識。來自基層的全科醫生朱偉老師醫生目前仍在隔離點值守,他首先從一個全科醫生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6月2日在師生復學防疫中的相關知識,并就大家關心的境外輸入者的隔離流程情況做了詳細說明,消除了廣大師生的顧慮。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感染科的高斌主任是第一批奔赴武漢疫區的感控專家,他分析了疫情最新國際數據,介紹國內防控階段性勝利的經驗。他強調,多年來這些簡單有效的防控經驗對開學季的學生非常重要,即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咳嗽禮儀和手衛生,高主任介紹普通人群每天無意識摳鼻子揉眼睛次數達到15次,造成接觸傳播,故而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洗手,通過如何選擇合適洗手液,并互動演示“七步洗手法-內外夾弓大力腕”,講解洗手達標的要領。洗手簡單而不易堅持,需要廣泛宣傳,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建立人群良好的衛生習慣;
來自天津市眼科醫院的李麗華主任介紹說,疫情期間上網課等各種生活工作習慣改變導致人群普遍面臨視力下降,尤其是年輕學生。用眼過度的危害不只是戴眼鏡就能解決,更會面臨未來出現白內障和視網膜病變的高風險。用眼習慣不良造成的視力下降,應盡早發現并及早矯正。配眼鏡過程是非常專業的,不可忽視。李主任向大家介紹了簡單的用眼技巧:電子產品屏幕寧大勿小、間斷用眼(20-20-20口訣:使用電子產品20分鐘、20英尺(6米)外遠眺20秒),并通過沐浴陽光、規律睡眠飲食,合理調節機體和視覺功能。
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陳清剛主任通過豐富的心理治療經驗,分析學生復課面臨的四種心理反應,包括對疫情過度擔心的心理傳播、居家放松切換到開學后緊張生活的心理適應、延遲高考對畢業班學生的焦慮心理影響以及本身就有固定學生人群心理適應能力差等,這些心理問題可能表現為情緒異常,甚至出現軀體化癥狀。如何進行情緒管理,陳主任從識別情緒、接納情緒、轉移情緒、宣泄情緒、放松情緒、調節情緒等六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實用的應對方法。
四位專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網友們科普了復學防疫、愛眼護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質量高,效果好,線上互動熱烈。此次科普活動還針對基層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科普演示,分別為“心靈手巧、延緩衰老”、“糖友居家必備技巧”和“高血壓常見誤區知多少”。為把控科普活動質量,支持基層醫生開展學術活動,學校作為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心全面參與了此次科普活動的設計、組織和指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