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健康中國發展大會健康人才發展分會場暨2021年全國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行。大會由健康中國研究中心、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主辦,濰坊護理職業學院聯合主辦,健康中國觀察協辦。全國近300名護理、養老和老年醫學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及企業的領導、專家、骨干等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起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藥具管理中心一級巡視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醫藥衛生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盧春山致辭,他提出兩點意見:一是,立足行業,護理教育要服務“健康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老齡化加劇、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釋放了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衛生工作重心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特別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我國健康事業的行動綱領,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這些都為護理教育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護理教育要主動適應衛生事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的新發展,從“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加強醫教協同,緊密圍繞深化醫改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二是,產教融合,加快護理及康養人才培養。隨著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需求和新要求。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雖然發展較快,醫養結合人才培養也得到有力推進,但是與建設健康中國的新要求、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新期盼,特別是日益嚴峻的健康養老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護理教育要主動適應衛生事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的新發展,從“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加強醫教協同,產教融合,創新護理和康養人才培養,緊密圍繞深化醫改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助推健康中國行動,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與期待,也將是大家不斷探索的新領域。他期望大家共同建立起新的機制和平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更好的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接下來大會在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張彥文校長的主持下,圍繞“高質量人才、高質量行動力”展開議題,以高質量健康人才為健康中國行動服務為主線,聚焦醫教協同和產教融合助力健康中國行動,集中開展最新健康與教育政策解讀、前沿進展交流、健康人才發展路徑探討、國際經驗借鑒等。來自職業教育和行業的專家們從不同角度對健康人才培養,護理教育發展,教育教學創新等方面進行探討。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黃洋主任就1+X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進行總結分析,解讀了制度的內涵和實施路徑,他談到1+X書證融通是在院校內實施1+X證書制度的關鍵與核心,也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質賦能。

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浙閩贛皖醫護康養服務能力重構研究中心胡野教授針對醫護類專業課程思政內涵特征及課標的耦聯進行了深入講解,在急慢性病時代交疊的前提下,醫護康養需求發生了變化,以醫護課程思政目標為導向的醫護康養服務能力進行了重構,通過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系統設計,提高了醫護康養專業服務感召能力。

資深臨床護理專家,原解放軍總醫院護理部張黎明主任對護生臨床能力考核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護理考核以培養護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工作中的創造能力為目的,考核內容涉及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并堅持貼近臨床、貼近崗位、貼近患者三個重要原則。

45屆、46屆世賽中國專家、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裁判長周嫣教授從世界技能大賽“健康和社會照護”賽項延伸到對健康和全生命周期照護的探討,世賽關注于“人”的全生命周期照護,切實做到了以“人”為中心,“以賽促教、以賽促用”是我們對健康和全生命周期照護的主要目的。

圓桌對話由協和護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繩宇教授主持,六位護理學院院長與行業專家,圍繞增強1+X崗課賽證課程體系建設、提升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進行了研討與經驗分享。

大會在歡快而有節奏的音樂聲中進入到高潮,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展示及頒獎儀式開始,自7月份資源庫聯盟向各院校發起“課程思政教學典型案例”征集,各聯盟院校積極踴躍投稿,總共收到68所院校185個典型案例,經過專家們的認真嚴格篩選,有55個作品脫穎而出,獲得獎勵。我校儲媛媛、王博巧、海潤玲、吳夢蓮、陳靜老師分獲得此次獎項一、二等獎。

護理教育要主動適應衛生事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的新發展,從“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加強醫教協同,緊密圍繞深化醫改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深化院校護理教育綜合改革,以需求為導向,培養老年、社區、康復、安寧療護等專業領域緊缺護理人才,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職業精神培養,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對接國際化護理教育標準,提升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