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入貫徹落實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具體要求,通過項目研究、成果推廣、學習進修等方式,結合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整合力量,凝練特色,在“雙高”建設期間積極培育和建設一批符合時代特征、聚焦學生特點、引領青年成長的輔導員工作室,打造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交流的重要載體、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陣地、學生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的重要平臺,是輔導員創新工作的新路徑。
【植根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為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加強學生的情感認同,提升師生對“文化自信”的理解,“弘文”輔導員工作室于2020年11月掛牌成立。工作室成員均為一線的年輕輔導員,他們苦練內功,夯實基礎,采購了傳統文化書籍33個系列130余冊。以傳統文化戲劇節、知識競賽、大師講堂、主題展覽作為重點活動,帶領廣大輔導員老師,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各項主題教育中,形成以活動為“點”,帶動主題教育“面”上發力的文化育人氛圍,積極營造輔導員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輔導員通過參與工作室的活動,撰寫論文《淺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重要性》。由輔導員工作室牽頭報送的《依托“弘文”輔導員工作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在2021年6月被天津市教育兩委評為“2020年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征集”優秀成果。

(“弘文”輔導員工作室在鄉村義診并傳播剪紙藝術)
【促進知行合“醫” 加強實踐育人】
“知行合醫 思政育人” 輔導員工作室自2020年10月成立以來,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論研究與開展特色學生主題實踐活動,打造“線上+線下”思政教育的閉環模式,整合多方資源開展“實踐育人”主題活動,拓展輔導員隊伍交流學習平臺。在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帶領下,以“醫師文化節”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了黨史百年天天讀、我眼中的中國精神、黨史人物故事學習、“重溫百年黨史,弘揚革命精神”主題參觀、“百年紅色光影,奮進嶄新征程”主題觀影、黨史知識競賽、“紅音蘊黨,聲贊華章”主題朗誦等系列多項活動。工作室在實踐育人工作中,整合全校資源,組建團隊,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實踐活動。“‘疫’路有我,筑夢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層宣講團先后走進秦皇島市總工會、中小學、駐軍某部以及社區、村莊,開展宣講活動,被《河北工人報》報道。在2020年“新時代 實踐行”系列實踐活動評選中,榮獲3個先進集體標兵、2個先進集體、1個先進個人標兵和4個先進個人。此外,工作室成員有針對實踐育人模式和法治素養教育模式研究的在研局級課題兩項,通過研究總結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經驗,指導實際工作。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踐行”團隊走進小學開展實踐活動)

【加強感恩勵志教育 塑造新時代醫學人才】
在充分總結學校感恩勵志教育開展情況的基礎上,“醫路仁生 陽光共享”輔導員工作室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成立,圍繞醫學生感恩勵志教育,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提升醫學生感恩勵志觀念;培養建設優秀的感恩勵志教育輔導員工作團隊與核心骨干,通過案例研討、專家輔導、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等方式,將“政治堅定、技術優良、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為特質的“紅醫精神”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塑造有溫度、有品格、有擔當的新時代醫學人才。工作室開展了“弘揚抗疫精神,致敬優秀校友”主題思政教育活動,邀請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優秀畢業生、天津市第十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宗培斌和天津市胸科醫院李旺,為同學們講述援鄂工作經歷。老師們帶領學生干部為八位國慶期間過生日的同學與祖國一同慶生,通過贈書,以一紙書香開啟大學生涯,勉勵他們在青春成長拔節育穗的關鍵時期,通過讀書變得寧靜,促進思考,提升閱歷,把憧憬向往化作閱讀動力,為提升人生價值涂上靚麗的底色。

(輔導員工作室開展“感恩勵志”主題教育活動)
【用心培育“沙漠胡楊” 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沙漠胡楊——少數民族學生管理”輔導員工作室從2018年開始試運行,2021年正式成立。工作室在學校黨委的指導下,牢牢把握做好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正確方向,把思想引領及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創新式地融入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之中,著力打造“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龍頭,以思想政治引領為重點,以實踐教育為特色,以人文關懷為基礎,以感恩教育為依歸”的育人鏈條,實現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教育管理,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每年寒暑假期間,工作室組織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返疆參與社會實踐,同學們走進鄉村,為村民講解黨的惠民政策,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深入社區提供服務。在疫情期間,新疆級少數民族學生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協助社區醫務工作人員,參與核酸檢測工作,為新疆地區防疫工作的開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民族團結教育月期間,組織升國旗儀式,帶領少數民族學生參觀大沽口炮臺遺址紀念館和國家海洋博物館,組織久居內地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到大海邊走走看看,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輔導員工作室組織少數民族學生代表參觀博物館)

(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家鄉開展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