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研學實踐暨“探尋中華文脈”主題黨日活動。本次活動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杜美婷、副院長王振臣和副院長溫建雪帶隊,旨在通過全體思政教師實地研學,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提升思政育人的實效性,同時強化教師的黨性教育和文化自信。

活動前,每位教師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對即將參觀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歷史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去往北京的大巴車上,教師們紛紛分享了自己最想看到的文物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如四羊方尊、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明代金累絲樓臺人物首飾等,車廂內充滿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副院長溫建雪充分肯定了每次教師的認真準備,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和敬業精神,提倡要珍惜此次研學機會,提升教師自身素養,把所學所感應用到思政課課堂教學中。

上午,教師們首先來到了圓明園遺址——大水法。在這里,副院長王振臣針對圓明園的歷史以兩副對聯開展了現場教學,開頭引出對聯“圓明三園一百景,福海一湖千畝荷”,讓老師們猜橫批吸引教師興趣和注意力。再以對聯“阿房焦壤二世亡,圓明斷壁半國殤,橫批——長城永不倒”,講述圓明園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滄桑,讓教師們深刻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教師們紛紛感慨道:“王院長的講解深入淺出,讓大家對圓明園的歷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站在這里,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嘆息,感受到那段屈辱的歷史。這讓我更加明白,我們要銘記歷史,講好歷史”。

杜美婷院長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堅定了教師的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

午后,大巴車載著教師們來到了國家博物館,進行參觀研學。一件件精美文物不僅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在“復興之路”展館,副院長溫建雪進行了主題講話,強調了中華文化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和價值。隨后,教師們自由參觀,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在返回天津的路上,每位教師都沉浸在一天的學習和思考中,紛紛分享著自己的感受和收獲。老師們表示在這次活動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今后會將這次學習的成果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熱愛中華文化。副院長王振臣總結說今天所探尋的中華文脈就是中國精神,他鼓勵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引用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對聯等形式,堅定文化自信,打造醫專品牌。
最后,杜美婷院長對本次活動的組織和安排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研學實踐,更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傳承和黨性教育活動。她表示,每位教師都展示出了非常好的紀律性和執行力及豐富的學識。本次活動不僅加深了教師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思政育人的實效性,對今后的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研學實踐暨“探尋中華文脈”主題黨日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靈洗禮。教師們走出課堂,走進歷史,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提升綜合素質,從而能更好地實現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