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少數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團隊凝聚力,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意識,加深同學們對天津的了解,“沙漠胡楊——少數民族學生管理”輔導員工作室于10月31日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天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輔導員工作室負責人發如合·阿迪力,成員付慧聰、龍耘、劉爽、黃煒等五位輔導員老師帶領全體2021級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參加活動。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張鑫應邀一同參加。
活動的第一站,全體師生到達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發如合·阿迪力老師帶領大家參觀展覽,并進行了詳細講解。發如合老師從1840年英侵略軍侵犯大沽口開始講起,至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60年間帝國主義列強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多次入侵大沽口,大沽口地區軍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斗爭。但是在侵略者槍炮威逼下,清政府卻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直至《辛丑條約》的簽定,被迫拆毀了大沽口炮臺等等,使同學們充分了解了這段歷史。在博物館參觀的結尾,發如合老師鼓勵同學們勿忘國恥,努力拼搏,身為醫學生要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作出貢獻。


室內參觀結束后,師生們來到五座炮臺中僅存的“威”字炮臺遺址。炮臺邊豎立著飄揚的“炮”字旗和清海軍的“黃龍旗”,仿佛依舊在訴說著那段屈辱伴隨著抗爭的歷史。通過參觀,少數民族同學們受到了極大震撼,紛紛感嘆于如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強大和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


活動的第二站,大家來到東疆親海公園,讓很多從未見過大海的同學們親眼感受了大海的波瀾壯闊。參觀時恰逢漲潮,伴隨著陣陣海風,海面波濤翻滾,海天一色,在場同學無不被壯闊的海景所震撼,都發自內心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師生們在車上簡單吃過午餐后,來到國家海洋博物館參觀。海博館陳列展覽內容圍繞“海洋與人類”主題展開,分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態”三大版塊,共設六大展區15個展廳。館內還融合了多項現代科技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讓億萬年前的海洋古生物也栩栩如生的展現在面前,通過參觀,大家了解了海洋知識和海洋生物的演變,也了解了中國航運歷史,開闊了視野,也增強了保護海洋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經過一天的參觀和交流,大家收獲頗豐,少數民族同學們彼此之間更加熟悉,工作室成員們在工作配合上也更有默契?;顒蛹ぐl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大家紛紛表示要熱愛黨和國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斷努力,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