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的師生了解箱庭療法,體驗到箱庭療法的特殊魅力,3月21日下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工作室開展了團體箱庭技術體驗和專題培訓,輔導員工作室7名教師成員和6名學生心理委員代表作為第一批參訓人員跟隨輔導員工作室負責人王靜老師走進了神秘多彩的箱庭世界。

箱庭療法是在咨詢者的陪伴下,來訪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箱子里放置,以此進行自我表現的一種心理療法,其理論基礎為卡爾夫的象征性解釋理論及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思想。它可以繞開咨詢者在咨詢中的心理阻抗,進行心理診斷與綜合性心理評估,有利于各種心理壓力、緊張與焦慮的緩解。在一個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來訪者通過在沙盤內用各種模型、玩具擺出自己的心靈故事,使來訪者用無意識接觸并表達超語言的經歷和被阻礙的能量。箱庭療法可以成為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良好平臺,幫助來訪者在簡易而豐富的箱庭世界,將自我的心理沖突或矛盾通過箱庭制作有意無意地進行釋放和整理,使無意識意識化,整合自我,從而獲得心理問題的解決。在團體箱庭的制作過程中,各個成員共同構筑起一個箱庭世界,通過與他人無聲的交流與協作,體驗箱庭所帶來的獨特內心感悟。

此次培訓目的在于幫助輔導員老師和學生心理委員體驗和學習箱庭療法。活動開始后,每個成員面帶期待,你放置一個建筑,我放下一棵小樹,他再添上人物或動物……沙具被成員們依此擺放在他們想要放置的位置,或面帶微笑,或凝眉深思,或猶豫不決,房間一片寂靜,每個人都沒有交流。同時,主持人也在進行速記,直到進行到第五輪,大家一致表示“終止”。在活動交流分享環節,主持人拿著記錄依次詢問沙具放置者的想法和其他成員對其行為的看法。成員們分享自己對模具的理解和想法,并在領導者的引導下,給他們共同完成的箱庭作品確立主題。
在活動接近尾聲時,作為本次活動的督導,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王靜老師進行點評。她談到,每個人對沙具的理解不一樣,就像在生活中,自己做的某件事可能在別人眼中是很難被理解和支持的,創造沙盤的過程和使用的沙具都是有具象化意義的。此外,主持人的角色應是一位具有共感的觀察者和傾聽者,通過觀察和記錄箱庭作品的發展階段,組織來訪者對作品中的象征心象進行討論,以更好地了解來訪者的成長和變化。
活動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團體箱庭適用于有同類型心理困擾的人們傾訴苦惱,或者是同宿舍的室友改善宿舍關系,或者是某個團隊的成員進行人際關系改善等,希望有更多的學生團體能走進奇妙的箱庭世界,共同感受箱庭的魅力。